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进一步巩固帮扶就业成效、促进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东至县人社局突出凝聚共识强责任、政策宣传惠民众、工岗对接促就业、创新方式抓培训四项工作重点,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重“责”。凝聚思想共识,压实帮扶责任。一是增强政治站位。定期召开就业脱贫工作推进会,组织学习省、市、县就业脱贫相关文件,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就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分解工作任务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强化队伍建设。设立东至县就业脱贫工作专班,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定期组织乡镇业务经办人员学习最新政策文件,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更新”就业帮扶理念,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重“宣”。丰富宣传载体,扩大政策受众。一是扩大政策宣传范围。开展“送政策下乡”、“送政策进企业”等活动,将各项就业脱贫政策与贫困群众“无缝对接”,不断扩大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晓度。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现场讲解政策、答疑解惑,促进就业脱贫政策扎根基层、惠及民众。三是丰富政策宣传途径。印制超过5000份就业脱贫政策宣传单页,利用村、社区政策宣传栏开展线下宣传。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今日东至公众号、“职等你来”微信应用小程序等渠道和媒介发布就业招聘、创业服务等相关政策,推动就业脱贫政策宣传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三是重“建”。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工岗对接。一是收集岗位解决一批。深入全县范围内各家重点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根据我县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的特点,依托华尔泰化工、广信农化等龙头企业,开发收集一批有保障、便于安置就业的岗位,印制成《东至县就业脱贫岗位用工需求信息表》,为贫困劳动者搭建就业平台。二是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带动一批。在东流、张溪、昭潭、胜利等乡镇先后建成5家就业扶贫车间,通过志愿申报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招募7家就业扶贫基地,共带动104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基地转移安置就业的作用,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合适工作岗位,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三是扶贫公益岗位兜底安置一批。针对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学历较低、劳动技能偏弱、年龄偏大、不宜外出的实际情况,开发符合贫困劳动力工作特点的扶贫公益岗位,托底安置681位贫困劳动者就业,保证了在就业脱贫路上“不留一人、不落一户”。
四是重“创”。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培训实效。一是坚持培训与需求相结合。组织各乡镇劳保所进村入户开展技能脱贫培训需求摸底工作,准确掌握贫困劳动者的培训意愿与培训需求。二是坚持课程与市场相结合。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需求,科学设置家禽家畜养殖、家政服务、月嫂、母婴护理、居家养老护理等培训课程。2020年全年,先后在洋湖、官港、胜利、香隅、木塔、张溪等乡镇开展7期技能脱贫培训班,为168位贫困劳动者提供培训服务,让参训贫困劳动者都能享受到“点对点、面对面”的指导。三是坚持任务与目标相结合。技能脱贫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参训贫困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迟早实现就业。做好技能脱贫培训“一条龙”服务,为培训合格的贫困劳动者介绍工作岗位、安排就业,让培训既能“落地生根”,更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