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 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 劳动就业
标题: 关于印发《池州市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号: 池就〔2022〕2 号
成文日期: 2022-04-13 发布日期: 2022-04-13
政策咨询机关(起草人): 市人社局就业科 咨询电话: 0566-2030157
关于印发《池州市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13 15:11
来源: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590
字体大小:[||]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驻池有关高校

现将《池州市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池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2022413    

 

 

池州市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省、市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缓解企业阶段性招工难题,特制定如下专项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及全市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暨推进产业强市大会精神,坚决将服务企业用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拿出更加有力的招工举措、提供更加优质的招工服务、搭建更加精准的招工平台,帮企业解招工所难,为企业纾用工之困,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招工用工方面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出台保障政策,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各类群体稳定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二)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良性运转,培育和发展池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增强市场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三)产业先导。聚焦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八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地的要求,重点夯实新兴产业用工需求保障,落实各类群体到八大新兴产业就业优惠政策,为推动八大新兴产业集群建链提供坚实人力资源基础。

(四)园区主责充分发挥园区主责作用,千方百计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落实保障措施,鼓励园区企业参加和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帮扶指导企业招工用工。

(五)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自主开展招工用工活动,健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善企业人文环境,完善员工激励保障措施,用实招硬招拴心留人。

三、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实时掌握企业招工用工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全力搭平台、强服务、促匹配。自即日起至年底前,集中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实现需求得到满足、服务得到提升、企业得到实惠、环境得到优化

四、主要举措

(一)健全三个清单

1.夯牢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清单。开展池州市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摸排,加强市县乡三级联动,登记并完善在外务工人员年龄工种、技术技能、返乡意向等基础信息,做到应摸尽摸,健全不少于25万人的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清单,确保5月底初见成效,6月底前信息库基本建成,为服务企业招工用工和劳动者求职应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2.筑实劳动者求职需求清单。各县(区)要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劳动者求职需求摸底,重点摸排未就业且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充分发挥池州就业网、宜业回池小程序等线上平台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求职者登记求职信息,筑实劳动者求职需求清单,促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需求全市共享、动态更新、精准匹配。(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3.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分季度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全面掌握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深入园区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现状,重点收集八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等用工需求信息,做到企业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四清,各县(区)、园区按季度建立并发布1次企业用工需求目录,需求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提升三种平台

4.搭建“2+N”招聘平台。集中开展人社局长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上门宣讲政策,服务招工引才。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固定举办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2大主题招聘和春风行动”“接您回家”“百日千万网络招聘N项招聘活动,为各类重点群体适时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022年全市举办“2+N”招聘活动不少于430场。鼓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完成日常招聘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招聘场地,免费向人力资源骨干企业开放,提供更加多元的常态化招聘求职服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和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5.用好线上云端网络平台。依托人社部门官网、官微全市融媒体、自媒体等载体开展网络招聘,实时发布重点企业用工信息,保证疫情期间招聘不打烊、服务不间断。通过抖音、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开展主播进企业、HR进直播间双进活动,让求职者直观了解企业用工环境、薪酬待遇等信息,面对面互动交流,提高线上求职应聘吸引力和成功率,各县(区)、园区每季度举办不少于1次(含联合举办)线上招聘活动。(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构建校企合作功能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会同在池高校、职业院校举办专项招聘,组织开展企业进校园、学生进企业活动在池院校组织当年度毕业生在我市企业就业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鼓励院校与企业深化合作培养并开设订单班,定向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在池院校每年举办2次以上校园招聘会。加大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重点企业的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开发力度,全市组织不少于614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企业见习,将企业就业见习对象范围扩大至毕业前6个月的高校毕业生,引导在企业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就地参加见习,按规定给予企业每人每月1400见习补贴,对留用见习人员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

(三)实施三大工程

7.打造劳务协作工程。建立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瞄准劳动力外引关键点,强化与劳动力富裕地区劳务协作,各县(区)、园区每年组织重点缺工企业赴域外开展招聘活动2次以上。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市打造三公里就业圈8。依托信誉良好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全市统一规划在云贵川等劳务输出地建立劳务服务协作站2个以上,精准对接我市缺工企业,常态化有序组织劳务输入按规定给予每个协作站每年5-10万元运行奖补。(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

8.启动宜业回池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创新开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监测分析,实现劳动者求职、企业招工、就业服务三方信息互通共享,为求职者、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供需服务。平台于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注册求职者人数8月底前达到3万人,春节前达到8万人规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

9.推进定向助企工程。加速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以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引导更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园并开展招聘活动、人才寻访及测评业务,在2022年底前集聚10家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实现招工1000人、储备2000人的目标。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定向助企行动,紧密人力资源公司与企业对接联络,按照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模式,促进建立定向招工机制,为重点缺工企业稳定输送劳动力,按规定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劳务派遣机构招工补贴。(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池州市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陈胜昔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地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市、县(区)、园区联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坚决将服务企业用工做实做细。

(二)狠抓责任落实。各地各单位要根据属地原则,坚持将严实作风、有力举措、优质服务贯穿全过程,进一步细化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路线图、画好时间表、拧紧责任链,推动企业招工用工问题逐点击破、逐个解决,确保取得实质性成效。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从4月份开始实行定期调度机制,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市级就业创业考核内容。

(三)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开展政策找企业活动,坚持线下+线上模式,打通信息壁垒,为企业送人、为求职者送岗。各地要深入挖掘服务企业用工方面的好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服务企业用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