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章新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扶持力度 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坚持政府促进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确保渠道畅通。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不放,以稳住现有岗位和创造新的岗位为着力点,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调控的下限,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市政设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储备和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拓展一批新的就业岗位。二是搭建用工求职平台。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池州市就业大市场”于7月10日建成投入使用,开发了智慧招聘系统,引进了个人自助一体机 、桌面互动双屏机、展位液晶显示屏和市场超大LED屏等信息化设备,将132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窗口办理,通过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服务。7月11日,我市首场智能化招聘会在这里举办,新开发的智慧招聘系统全流程试运行,以“互联网+就业”为主题的智慧招聘大厅正式启用,彻底告别了个人简历靠手写、招聘海报靠张贴、数据统计靠“手点”、信息收集靠人工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现场招聘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和无纸化交流。三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加强市、县两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通联动,打造“多点一线”的复合型人力资源市场,常态化开展好池州市就业人才“2+N”招聘活动,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对接成功率。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四进一促”专项活动、“接您回家”系列活动为契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用工难问题。
二、引导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双转变,实现互利共赢。一是改善企业用人环境。帮助企业改变落后的人才观念,既看中成熟的技术、生产线又重视成长中的人才储备,既重眼前利益又做长远打算;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企业用工合法有序和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自觉主动的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加强基础条件、企业文化等方面建设,改善职工劳动环境,增强人性关怀,形成“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用工氛围。二是引导就业观念转变。由于本地优质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年青一代,大多首选去外地闯荡,影响我市就业供需平衡和结构优化,不同程度加大企业用工成本。通过广泛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深入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三所驻地高校,加强舆论和政策引导,帮助毕业生规划职业路径、提高求职技巧,引导合理预期;并将“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基层特岗、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等一揽子就业创业政策带入校园,指导高校毕业生如何就业创业。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年轻求职者了解到基层岗位存在的发展潜力,逐步转变其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到企业一线岗位就业。
三是推进人才引进和岗位提升相融合,做到齐头并进。一是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对有志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给予就业指导,切实帮助企业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免费创业培训353人次,其中创办企业培训178人、电子商务培训120人,改善企业培训55人。二是举办“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重点培训和拓展我市骨干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的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决策能力、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和多元化团队领导能力,2019年以来参加高级研修班人数达20余人次。三是引进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巨大作用,2019年我市新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0名,全市累计达58名;2020年7月,池州华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池州市安安精工铝业有限公司3个单位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共达到11家。四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职业技能行动提升行动方案意见》,明确了企业新录用员工和企业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政策,并建立市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动员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组织广泛参与;全市认定40家民办培训机构,围绕本行业领域工种(项目)为当地中小微等各类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截止7月底,全市151户企业组织开展新录用人员培训7291人,47户企业组织开展职工提升培训3933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功能,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系,紧盯重点企业、突出重点群体、强化重点领域就业监测,跟进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常态化开展用工形势跟踪和调查分析,充分用好用足相关援企稳岗政策,大力扶持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持续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招对人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努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
2020年8月31日
联系人:李昌才
联系电话:1895667646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