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212E/202507-00027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5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7-25
废止日期: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25 15:52 来源: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汪胜委员: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5号提案《关于提升灵活就业保障机制温度,促进新就业形态规范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商市总工会和市司法局,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新业态是新时代新型就业形势和劳务关系的产物,其提供远程工作、短期合同等,通过创新雇佣关系、满足劳动者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就业供需匹配更为精准,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近年来,我市新就业形态经济如网约车、快递、外卖、直播等行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近1万人从事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平台货运驾驶员等职业。市人社部门、市司法局和市总工会主要在劳动权益维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好服务支撑。

一、加大新业态群体劳动维权保障力度

一是纠纷快处。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通过设立“一站式”池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鼓励快递、外卖和直播公司成立基层企业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联合市总工会和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鼓励新业态就业劳动者和平台企业达成劳动争议和解协议,引导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审查,对未能调解成功的新就业形态的矛盾纠纷,依法引导当事人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2021年7月人社部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总工会等八部门颁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以来,我局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部门累计为饿了么外卖、美团外卖、多多买菜、萍萍睡衣直播工厂店、安徽欧迈嘎文化传媒、池州星娱文化传媒、池州星耀文化传媒等10余家用人单位4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35万元。

二是培训引导。邀请省人社厅调解仲裁处和贵池区人民法院对全市80余名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宣传材料200余份。

二、加强新业态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一是增强培训精准性。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时间弹性灵活、工作自主性强、业务辐射范围广等特性,池州市在技能培训中充分贴合该群体碎片化时间,推出“行业讲理论、企业讲操作、专家讲提升”三类课程内容清单,邀请行业部门、平台企业、专家学者从政策指引、技能淬炼、职业提升3个方面,帮助新就业形态学员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明晰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岗位技能附加值。二是增强培训实践性。构建与新就业增长点、新就业形态相契合的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及时发布职业薪酬标准,积极提供个性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打造“一云一主五驿站”的零工市场格局,开发1个线上共享零工市场,建成1个线下零工市场总站,分设5个线下零工市场分站。“云上”宣传、现场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需求匹配精准、操作方便快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增强培训引导性。2021年以来组织乡村振兴带货主播、民宿主理人等80余人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开展池州市首届金牌快递小哥评选、邮政快递业职业技能竞赛和邮政普遍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累计120余人次参赛。2020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快递员、快件处理员、快件派送员等职业技能培训800余人,拨付培训补贴资金49.61万元。现有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可开展物流服务师、快件处理员高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评价。圆通池州分公司快递员羊杰先后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分获第一名和三等奖,荣获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成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产业教授,也是我市第一个成为高职院校产业教授的快递员。2024年,积极帮助指导市快递协会申报技能人才社会评价组织并获人社部备案批准,可开展快递员、快件处理员高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三、丰富新业态群体社会保障服务

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在皖事通APP和电子社保卡小程序提供参保缴费、权益查询、待遇领取等便捷的服务,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更好保障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其中,为支持快递行业发展,聚焦解决快递员群体工伤保障问题,根据《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交邮政发〔2021〕59号),推进池州邮政基层快递网点快递员优先参加工伤社会保险,2023年新增参保人数152人,参保率达98.54%。连续4年为快递从业人员争取意外伤害互助保险名额,累计参保1480余人次。

四、关心关爱新业态群体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两心理念”,扎实开展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聚焦职工急难愁盼和权益维护,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新业态群体。

(一)加强工会阵地建设,着力“聚新”。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攻坚行动,当好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新业态群体“娘家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2个,货运企业工会组织199家,发展会员8735人,快递企业工会组织18家,发展会员1190人,外卖平台企业工会组织7家,发展会员572人,网约车企业工会组织3家,发展会员171人。

(二)完善权益保障体系,着力“护新”。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道路货运、快递、网约车行业普遍签订集体合同。联合公安、法院、检察院、人社等部门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提升新业态群体的法律意识。组织开展快递、驾驶、维修等职工职业技能大赛62场,参与职工2400人次,广泛动员新就业形态群体职工参与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2024年以来,共有4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三)深入开展慰问帮扶,着力“暖新”。筹集资金40余万元,为1400名新业态劳动者免费体检;为1779名新业态群体免费购买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组织30余名新业态劳动者赴安徽省半汤、黄山工人疗休养基地免费疗休养。实施新就业形态温暖行动,帮扶救助新业态群体2252人,发放慰问金78万元。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工会驿站429个,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如厕、饮水纳凉、手机充电、入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年服务户外劳动者超100余万人次。开展“皖工鹊桥•会聚良缘”新就业形态青年交友活动1期,30余名单身职工参与活动。

五、拓展新业态群体维权服务新渠道

(一)畅通劳动纠纷调解渠道。健全市、县、镇、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构建形成56个镇街调委会为主导,683个村居调委会为基础,60个行专调委会为延伸,18个个人品牌“调解室”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调解组织网格体系。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对劳动报酬、休息、职业伤害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设立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依托“综治中心”推行“一站式”维权服务,提供法律咨询、鉴定、调解、仲裁指引等“全链条”服务。

(二)提供法律援助。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方位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化解等线下服务,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全市设立6个法律援助中心,58个法律援助工作站,68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法律援助典型案例,扩大传播覆盖面,线下开展“法援惠民生”行动,联合律师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巡回讲座,围绕劳动合同签订、工伤认定标准、薪资纠纷处理等高频问题“以案释法”。加强巩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沟通联系,发挥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

(三)加强法治宣传。紧扣企业法治需求,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梳理法律风险点,撰写法治体检报告,提出法律建议。把握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特点,全面推进智慧精准普法,通过“法治池州”微信公众号,开通“小池普法”“法治池州春季行”等专栏,积极推送普法咨询、法律指引、以案释法等内容。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充分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新技术,多渠道向公众提供法律知识,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和市司法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的工作要求,坚持从加强制度衔接,健全技能培训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工作。

各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加大建会力度,扩大组织覆盖,切实发挥工会作用,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