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张金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三通三解”共筑高质量充分就业之路的建议》提案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就业工作的深切关怀和宝贵建议。我局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题研究,对建议内容进行了逐条分析、深入研判,并积极予以吸纳。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就业引导,切实增强想就业的“主动力”。1-6月,全市新增外地来池参保人员10472人,新引进青年人才(大专学历以上)6443人,同比增长31.8%。一是深化校地企合作。紧密对接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及省内重点院校,促进就业服务向校园延伸。在池州学院建立首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站;密集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65场,组织市内企业精准推送岗位5978个,达成就业意向2753人。积极落实引才政策,为首次来池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266.94万元,有效提升本地就业吸引力。二是实施“池子回归”计划。开展“四季主题”推介活动,创新推出“学长探岗记”“学长升职记”等新媒体产品,以学生视角生动展示我市重点产业企业优势。强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帮扶,已为2005名登记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及见习推荐等“一对一”服务。为2025届毕业生集中发放求职补贴311.25万元。2024年留池率达13.26%,今年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三是强化职业发展引导。深入开展“职业启航”行动,积极引导毕业生投身基层、重点产业及新业态领域,拓宽“三支一扶”、基层特岗等成长通道。累计开发市场化岗位11.43万个,提供“三支一扶”岗位22个、国企岗位276个、见习岗位801个。
二、优化就业路径,切实增强能就业的“接纳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数据驱动和技术赋能,着力构建需求精准识别、服务智能匹配、资源高效协同、效果可测可评的现代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三公里”就业圈、宜业回池服务圈、技能提升实训圈、零工微市集聚圈和劳务品牌生态圈互融互通,为劳动者铺就更宽广、更适配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42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08%。一是活动载体创新。 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及各级机构,线上线下并举,开展招聘活动626场,提供岗位11.43万个,达成意向1.93万人。创新打造“宜业回池 州五相约”人才夜市(2025年在清溪映月公园首场)、“逢九夜市”等特色场景,在人流密集区、高校集聚地集成政策咨询、岗位推荐、就业指导。二是线上服务深化。 推出“企业说”“创业说”“局长带岗”等沉浸式视频,精准匹配不同群体需求。举办直播带岗18场,服务企业240家,提供岗位7086个,达成意向1161人,吸引流量83.23万。实现就业领域38个政务事项全程网办,线上精准发布岗位1.7万个。三是社区服务延伸。全市78个城市社区全部参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其中42个获评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着力解决社区信息不对称、岗位不精准问题,夯实“三公里”就业圈基础,贵池区、青阳县分获省“三公里”就业圈、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地区激励,各100万元。四是零工市场布局。构建“一云一主五驿站”零工市场格局,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免费服务,开发灵活就业岗位3000余个。线上平台累计注册经营实体3.46万个,发布岗位30.41万个,个人求职信息26.04万条,成功促成对接6.43万人。创新实践“边学边干”模式(如贵池“共富工坊”零工车间,组织农村劳动力、陪读人员承接订单,日均上岗50人次,人均月增收3000-4000元,实现“家门口就业”与技能提升双赢)。五是强化创业带动。持续培育多元化创业孵化矩阵,累计建成农创园、青创园等载体57个(省级20个),动态服务在孵实体958家,带动就业1.8万人。建立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今年以来,高效落实创业担保贴息贷款731笔、总额17065万元,有效缓解初创期、成长期企业融资难题。联合14家市直部门,围绕“赛事、培训、金融、交流、宣传”五大类别,全年铺排32项专项活动,打造“周周有创课、月月有活动”的活力生态。六是创新人岗匹配。印发《推深做实产教融合服务池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对接全市重点产业集群的招生专业和招生比例达70%。纵深推进“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及技能强企、评价惠企工作,围绕全市主导产业需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328人次(完成目标40.06%);举办高技能人才研修班13期,覆盖汽车维修、电工、化工总控等工种,新增技师180人,兑现技师、高级技师补贴15.6万元。
三、深化就业联动,切实增强好就业的“凝聚力”。发挥人社部门牵头抓总作用,联动发改、教育、科技等职能部门政策资源,协同县区、园区服务力量,健全跨层级、跨领域就业会商机制,推动岗位开发、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环节高效衔接,全力巩固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基本面。一是强化数据赋能治理。精准监测预警,动态监测174家重点企业用工变化,按季度形成失业动态分析报告。推行“政策找人”服务,月均推送政策短信6000余条。简化服务流程。实现就业领域38个政务事项全程网办,线上发布岗位1.7万个。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权益保障机制,开展“百名人社服务管家联百企”活动,117名党员干部联系627家企业,解决问题510个。2025年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83.2%,为劳动者追回待遇2339.3万元。破除就业门槛,开展“三送一检”(送政策、法律、案例+用工体检)服务,降低企业用工风险。探索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政策。推动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合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标准。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渠道。三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年5月,全市公租房实物保障新就业无房职工5303户、稳定外来务工人员7633户。发放各类引进人才购房、租房补贴211人,发放金额505.18万元,切实减轻了各类人才来池就业的住房压力。
下一步,我局将始终锚定“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民生根基工程常抓不懈,在深化人才回池上持续提质高校引才精准服务与未就业毕业生帮扶机制;在升级服务网络上全域联动基层就业圈、零工市场与创业载体链式发展;在筑牢保障根基上创新拓展“政策找人”覆盖与劳动关系治理效能,通过政策系统集成、服务动态优化、机制协同发力,切实将就业工作扎根于群众需求变迁之中,让劳动者获得感更充实、就业保障更可持续。
2025年7月9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