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法治建设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池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和重要活动安排,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统筹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等法治建设,现将我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树牢法治意识,进一步构筑法治思维
1.加强组织领导。印发《全市人社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市人社局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市人社局2023年度“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法治专题学习6次,专题研究赋权赋能、权责清单、行政处罚案件等法治工作8次,切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和党内法规制度在人社系统落地见效。今年3月14日,在全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评议会上,我局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述法内容全程网络直播。
2.坚持教育引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坚持内部学习和对外普法齐抓共管,利用每月局务会、干部教育在线、行政执法典型案例等途径,树牢干部职工法治观念;举办法治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强化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的底线思维、红线意识。
3.坚持工作统筹。坚持推动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印发《池州市人社局党组织2023年度理论学习计划》《池州市人社局规范性文件审核工作规程》等工作文件,在组织机制和经费等各方面给予全力保障,为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和行动指南。
(二)建强法治环节,切实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1.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一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坚持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提高执法的公信力、执行力和约束力。二是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和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性文件审查和备案要求,对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性审查,确保依据、内容和程序合法合规。三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2023年,法律顾问参与合同审查、行政诉讼、工伤认定案情分析等法律事务工作24次,反馈纸质意见书11件。
2.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按照省、市要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安徽省行政执法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强化执法监督,2023年公示行政处罚4件。二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目前,市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支队配备执法记录仪12台,认真组织开展2023年度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工作,今年全市共46人报名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每年开展法治培训不少于40学时/人,我局连续9年办理的劳动监察案卷均获得“全省优秀典型案卷”荣誉称号。三是积极打造“五免之城”。以“建‘五免’之城,赢‘池’久满意”工作为契机,对申请材料、办事流程、办件时限进行全面优化,打通数据壁垒,“办事免跑”事项由年初的92%提升至93.4%,利用数据共享、告知承诺等方式减少证明免交事项7件,精简“证明免交”材料29份,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间从27天压缩为不到5天,推出“轻微免罚”工作清单2项。四是出庭应诉,做到出声出彩。在去年严格落实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达到100%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局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质效,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司法局要求主要负责人出庭5件,行政负责人出庭率100%,并做到“出庭、出声、出解、出彩”。
3.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园区赋权赋能。按照“园区的事情园区办、园区的事情在园区办”的要求,将37项行政权力事项委托开发区管委会行使,将47项行政权力交江南集中区行使,并召开全市权责下放工作调度推进会,及时了解、现场解决下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站式”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二是调整权责清单让职能划分更加清晰。对“三类清单”进行集中调整,共调整权责清单6项(增加7项,减少1项),公共服务清单8项(新增3项,减少5项),完善中介服务清单1项,经市政府审定通过后及时公开公示。三是优化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为彻底解决办事群众“多头跑”的问题,迅速撤销政务服务分厅,整合90个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主动对接医保、税务等部门,设立“一窗通办”窗口,单笔缴费业务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近2/3;持续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办事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国家、省、市“放管服”改革内容,紧盯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营商环境建设、综合窗口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跨省通办4个主题23个事项,切实推动作风转变、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4.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结合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招聘会、江淮普法行活动等“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开展普法宣传,联合市妇联、市工会举行“妇女维权宣传月”活动3场,今年12月,举办了局新提任人员宪法宣誓仪式,联合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开展“安薪行动”,项目现场开设微课堂78次,悬挂横幅147条,积极发挥青年仲裁员志愿服务队“规范用工指导员、劳动关系协调员、纠纷隐患排查员”职能作用,先后开展“仲裁开放日”“仲裁员普法讲座”“企业用工体检”等活动20余场。今年全年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8万份,接待政策咨询500余人次。
(三)聚焦职能主业,全力推进执法能力建设
1.加强调解仲裁能力建设。建立政府、社会、企业联动机制,成立6家仲裁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完善基层调解组织“互联网+调解”职能;培育23家市级、9家省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72件,依法帮助劳动者争取待遇5023.3万元。
2.构筑根治欠薪强力屏障。实施月度“清患”、节点“清访”、季度“清查”,保持欠薪隐患问题常态化“清零”。今年以来,实地检查项目121个、检查企业700余家,摸排化解欠薪隐患企业(项目)149个,开展集中接访8次,接访群众21批次,涉及115人,及时化解欠薪金额195.4万元。
3.加强信用评定闭环监管。统一信用衡量尺,联合发改等七部门印发《池州市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诚信等级评定及失信行为惩戒办法》,全市评定为A级的建筑类企业31家,B级的8家,C级的2家,将3名用工“其他直接责任人”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择优推荐16家用人单位申报“安徽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强化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应用。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局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法治工作的系统性还不强。谋划法治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强、水平还不高,对上级关于法治建设决策部署缺少深入思考,尤其在法治学习、宣传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好,特色亮点工作不突出;二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工作思路不够开阔。
四、 2024年度工作安排
1.纵深推进法治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推进法规规章有效实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池州人社”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和网站,制作通俗易懂的政策宣传手册、以案释法等渠道,加大人社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为我市法治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
2.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普法宣传教育。结合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有力扩大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普及率和知晓率,实现常态化普法,切实增强企业依法经营、劳动者学法懂法、依法维权意识及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整体法治素养。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章,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认真执行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有过错的执法人员严格追责问责;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执法队伍的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