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按照市政府“晒目标、抓落实”工作要求,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人社“五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千方百计稳就业。2023年,全市新增就业15082人,完成年度目标104%。全市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8347户,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3034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亿元,开展创业培训4704人次,开展多元创业活动108场。开发青年见习岗位1679个、公益性岗位2355个,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9%和102%。“宜业回池”返乡就业大数据平台发布岗位超1.2万个,成功实现就业3500余人。全市78个城市社区已全部加入“三公里”就业圈,促成供需对接1.81万条。常态化举办“2+N”招聘会2174场,提供就业岗位26.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5万人。创新打造“宜业回池 ‘州’五相约”夜市品牌,举办18场夜市招聘活动,累计优选216家企业5740个岗位,引导1980余名人才向市内企业集聚。创新开展6项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提供5项优质人才招引服务、重点落实8项人才招引政策,稳定和开发政策性岗位3002个,拓展市场化就业岗位超1.1万个。全市已为55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稳岗贷2.88亿元,稳住就业岗位2021个,开发新岗位868个。
(二)全力以赴促创业。首届创业池州大赛设置6大赛道、吸引报名项目206个,其中我市一等奖商业运载火箭项目荣获第二届创业安徽大赛唯一金奖;在浙江杭州创新举办首届农民工(杭州)暨池州籍浙商浙才创业大赛,属全省首次异地举办农民工群体创新创业大赛。建好用好孵化平台,目前全市共培育出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8个,其中国家级7个。在全省率先出台《池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进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家,新增纳规15家,成立池州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举办“海聚英才 创赢池州”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对接会,引入3个优质人才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2.6亿元。东至县安徽永丰工业园成功创成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青阳返乡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三)精准施策育人才。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087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6.78%,新增技能人才10793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30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4.91%、149.05%。今年我市首次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江淮杰出工匠”1人,实现“双零突破”。开展“新徽菜·名徽厨”技能培训22期703人,评选第二届池州原生态美食“名菜(名小吃)”20道、“名厨”20名、“名店”10家。池州技师学院创建迈上新进程,递进分步推动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创建,2023年,采取“市区共建、以区为主”创建管理模式,目前,池州市技工学校已恢复招生,首季招生7个专业354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4万人。出台《池州市特殊人才中级职称评审暂行办法》,突破常规限制,鼓励支持优秀产业人才脱颖而出。常态化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校行”等引才活动,全市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认真组织开展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评选推荐工作,我市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入选,占全省市以下事业单位入选人员的22%。
(四)全力攻坚保民生。202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4元,居全省第12位;增速为6.2%,居全省第4位。202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预计5.8%左右,全省排名争取前三。截至2023年12月底,城乡居保平均养老金每人每月178.5元,全省排名第6位,人均缴费水平884.03元,全省排名第2位。社会保障卡持卡量为136.26万张,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持卡量82.7万张,三代卡覆盖率达62.27%。实施“数据找人”计划,将应保未保对象纳入参保范围,鼓励引导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等人员参保。全市新增参保单位1710户,新增灵活就业在职人数7037人。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平稳落实2023年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补发资金总额4450.13万元,人均增资123.28元。优化民生服务,全人社领域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10个,创新打造“主城区15分钟社保业务便民服务圈”,社银合作社保延伸“就近办”工作试点运营,首批34项高频社保业务正式入驻合作银行网点。
(五)凝心聚力护和谐。建立人社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根治欠薪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开展集中联合接访10次,接访群众25批次,涉及129人,及时化解欠薪金额212.39万元。全市受理各类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投诉2061件,通过协调和立案查处办结2033件,办结率98.6%,为5663人追回劳动报酬权益5890.71万元。大力推广电子劳动合同,进一步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年培育劳动关系协调员400余人,培育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省级9家、市级23家,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获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通报表扬。全市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28件,结案率99%,依法帮助劳动者争取各类待遇6016.3万元。
二、2024年度工作安排
2024年市人社局将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全面做好稳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创业池州建设,积极稳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人事人才工作,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行风建设,奋力推进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新增就业1.3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充分就业“促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稳就业相关政策,制定符合我市发展的实施细则,全力围绕产业抓好稳岗扩岗。巩固“2+N”招聘品牌,“三公里”就业圈等工作经验,谋划新一轮“宜业回池+”创新服务,拓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渠道。深度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双招双引”,实现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持续增长。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以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为契机,丰富创业园区平台,做优创新创业赛事,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高质量推进创业安徽池州篇章。
(二)兜底保障“享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进一步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促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全面提升工伤保险征缴、工伤认定及待遇支付等工作管理规范化水平。深入“数据找人”计划,通过数据集中比对精准锁定未参保和中断缴费人员,推动应保尽保。进一步推动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逐步扩大“就近办”银行网点覆盖面,真正实现“就近办”。结合巡察、审计更新完善防范和化解社保基金重大风险预案,不断健全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
(三)人才供给“优发展”。加快推进技师学院创建,力争将池州市技工学校升格为池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积极争取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落地。结合人才赛马指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拓展引才留池能力。持续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和管理工作。打造留创园人才品牌,举办面向海内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创业推荐活动,提升城市人才引力。
(四)社会和谐“稳发展”。积极探索劳动用工管理和根治欠薪治理新模式,巩固源头治理和机制建设,推动全天候、全领域、全方位“护薪”。全面落实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权益。及时防范化解规模裁员风险,不断优化和谐劳动关系。开展预防化解重大集体劳动争议专项行动,加强社保补缴、工伤认定、劳动维权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初信初访调处力度,从源头减少信访事项发生。
(五)优化环境“助发展”。进一步强化行风建设,通过开展窗口作风建设明察暗访、局长走流程、练兵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人社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规范服务标准,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人社服务管家联百企、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做好我市劳动力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全面健全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法治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