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朱理中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建议》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工作,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大力开展农业农村领域招才引智,大力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各类人才培训,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市人社局结合职能,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推进乡村人才各类项目实施,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乡村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组建“县级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推广服务模式,全市482名农技指导员联系培育2621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余户普通农户。建立了东流镇红叶优质稻生产基地(租用)、贵池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14个试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作用,利用农技队伍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扎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如贵池区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皖南土鸡林间散养、绿色有机茶制作、特色中药材种植等10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辐射推广面积达30万亩,带动农业增产增收千万以上。青阳县优质粮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茶叶加工水平逐年增强,智能化、数字化等不断涌现,现有清洁化加工场12家,增强了加工能力和品质提升。东至县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6.1万亩、皖南土鸡林间散养300万只、绿色有机茶园3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3万余亩,推广绿色实用技术50多项,辐射推广面积达60万亩,大幅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同时出台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平台等,促进高层次人才、项目、科技、信息、资金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建立池州籍在外人才库、在外专业技术人才库,不断完善本地在外优秀人才库建设,加强与在外人才的联系沟通,鼓励引导本地在外优秀人才“回流”,“引凤还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二是加强乡村人才培养,营造良好人才培育环境。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适当放宽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加大对村镇人才培养,对新录用到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执行高定工资政策。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工资水平确定报酬。按照有关规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注重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爱护和尊重乡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人才办对2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授予“全市优秀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称号,对10名新型职业农民授予“全市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称号。推进乡村人才项目的实施,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认定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市级34个。推进省级青年创业园建设,石台县丁香镇农民工创业园成功申报为省级青年创业园。开展“名师带高徒”技能人才项目,培育省级技能名师38个、市级技能名师34个。允许乡村人才参加职称评审,降低学历层次要求,可以越级申报高级职称。近四年,我市有4名乡土人才获批通过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技艺的发展。推荐2名乡土人才参加长三角乡土人才论坛,为我市乡土人才发展提供交流平台。
三是强化培训,建立训育结合工作机制。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强对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参加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积极引导返乡入乡在乡人员创业创新。农村电商纳入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给予培训合格者1200元/人补贴。开展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围绕水稻产业等,全市发布了53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全市选派56名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省级集中培训和跨省培育;各县区举办了县级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乡镇站负责人、农技推广服务表现突出指导员;利用农科讲堂等网络平台,开展农技人员线上培训。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自身职能职责,创新有度,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落地生效,进一步加大乡村人才建设服务力度,为我市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5月20日
(联系人:专技科章和平,联系电话:202208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