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创业东至行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东至县按照“政策加持、平台加速、环境加温、载体加载”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为创业者搭建“温室大棚”,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显现。
政策加持,助推创新创业快速发展。在创业担保贷款方面,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认真落实全额贴息政策,规范创业担保贷款操作规程,压缩办理时限,真正让这一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2022年,累计发放贴息贷款202笔4365万元,切实为创业者“贷”来“及时雨”。在创业培训方面,根据创业者个性化需求,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免费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和培训服务,切实让广大创业者想创业、学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机制。目前,已开展创业培训3期90人,有效激发了创业活力。在金融支持方面,畅通多元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投贷联动支持创业。创新推出“新市民贷”“青云贷”“拥军贷”等一系列专属金融产品,累计发放各类创新创业贷款138笔4799万元,以引金融“活水”滋养创新创业。
平台加速,助力创新创业提速增质。一是支持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该县坚持平台建设与作用发挥并举,扎实推进平台载体柔性引才工作。2022年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该县首个省级重大人才平台。二是加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坚持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加强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目前,该县已评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三是积极创建乡村振兴创业园。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发展”理念,立足县域资源优势,聚焦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创业园创建工作。目前,该县共创建市乡村振兴创业园3个,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环境加温,激发创新创业强劲动能。一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该县人社局切实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指导,在服务企业用工、帮扶企业纾困解难、打造阳光人社品牌、多元化解劳动纠纷等方面出真招、见实效,2022年在创优营商环境测评中位列全市前列。在涵养创新创业人才生态方面,该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出台政策措施加持,通过内引外联、暖心留才等举措,新引进人才团队4个,引进博士、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1人。二是精心搭建就业促进平台。该县一直把稳就业、促就业、保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大力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工作,促进社区居民与经营实体招工精准对接,助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让“三公里”就业圈拉近求职“半径”。目前,该县已有8个社区建成了“三公里”就业圈,力争2025年实现全覆盖,形成东至县“三公里”就业圈品牌。三是支持东至农家新美食名厨创业。围绕“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暨“名店、名菜、名厨”评选活动,开展农家新美食技能培训和就业重点群体特色美食培训。2022年评出6位“东至徽菜名厨”、3家“东至徽菜名店”、6家“东至农家新美食店”、5道体现东至特色美食文化的“东至名菜”,完成东至农家新美食技能培训153人,新增美食师傅153人,通过培训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师傅31人,带动餐饮行业新增就业创业120人。
载体加载,激活创新创业“成长密码”。一是以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年以来,该县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引导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组织安徽鑫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申报认定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东至广信农化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二是全力打造标准化省级示范基地。该县结合自身优势产业,扎实做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化农业新样板。全县共有养殖主体115家,其中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2022年该县鳜鱼产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全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突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依托“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聚焦文旅产业,以打造“美丽风景、美妙声音、美好生活”的中国最悦耳动听乡村为发展目标,全力提速小七里湖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天空之城、大青山气象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项目。2022年,招引签约文旅康养项目4个,协议投资额2.3亿元。目前,全县共有20家规上文旅企业;东至“尧舜圣境话茶乡 三美东至品茶经”茶旅线路荣获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线路,三条岭、飞地文旅创意园入选省百佳旅游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