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人社局窗口单位全面优化了服务标准,自觉落实工作纪律,遵守服务规范,改进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推行文明用语,促进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一、优化整合了服务窗口,建成标准化的服务大厅
2015年5月,市人社局借搬迁新办公大楼之机,优化整合了相应窗口单位业务,分别建成了标准化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市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其中,市人力资源市场是开展公共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的场所,是按照“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要求进行区域性人力资源交流和配置的中心,人力资源市场面积近400平方米,设有7个专门服务窗口,配置了双色电子显示屏、全彩电子显示屏、信息展板等设施,所有前台操作和业务实行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用工登记、信息发布、就失业登记、用工备案、失业保险、档案托管、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申请、创业培训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市社会保险服务大厅整合了市医疗工伤保险管理中心、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市劳动保障数据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务部门的相关业务,承担着市直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相关服务工作,整个大厅呈“品”字型布局,分窗口服务区、休息等候区、咨询服务区,面积约600平方米,设有20个业务经办窗口,大厅设有电子叫号及服务评价系统,信息查询终端设备,在业务受理经办区安装了视频监控,部署了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以便于主管部门对整个大厅的服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督。
二、公共服务信息化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更加扎实
一是大厅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所有前台业务均实行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社会保险大厅的经办服务也是全程信息化服务,其核心系统是依托国家金保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省统一开发部署的社会保险应用服务系统,大厅内设有电子叫号及服务评价系统,按照服务内容,设置12个服务模块,统一派号、语音叫号。
二是金保工程业务网络得到延伸。目前已覆盖到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街道,有100多个村通过基于互联网查询平台的应用,开通了社保卡自助查询终端。完成了金保工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项目和省内异地就医结算项目的实施工作。并根据我市社保卡工作和业务开展情况的实际,开发部署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保卡收费系统。
三是12333电话咨询业务深入人心,1-11月电话接听量达6853人次,今年我市又增加了一名接线人员,以满足业务开展需要。
四是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有了新进展。截止10月底,我市上报制卡数据107万条,发放社保卡100万张,已经提前完成省厅下达的93万张任务,开通了人社部规定的102项应用中的44项应用功能,拓展了社保卡的应用范围 。
五是建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查询服务网络。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我们在建设好门户网站及“池州就业网”、“池州人才网”、“池州人事考试网”的同时,还开通“池州人社”、“池州就业”、“池州人才中心”三个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网站或手机微信查询社保信息、社保政策、人才招聘咨询及创业政策等,形成了集现场办公、一体机查询、12333电话咨询、门户网站查询、微信查询等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查询服务网络。
三、优化便民服务措施,全面提升窗口单位的便民服务水平
我们通过系列举措,切实提升窗口单位的便民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硬件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可为用人单位设置招聘台,为求职者提供面对面洽谈和双向选择机会,社会保险服务大厅设置了窗口服务区、休息等候区、咨询服务区、茶水供应区及复印区,并设立了志愿服务站点,开辟了老弱病残孕绿色通道。二是加强大厅管理。制定了窗口单位管理办法,成立了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制度来制约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全面落实“五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文明服务用语。三是依托智能化的电子设备,如自动叫号机和信息查询终端,避免办事群众在办理业务中所遇到的排队、等候、拥挤和混乱等现象。四是提升业务经办能力。通过组织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等学习教育,提升为民服务意识和业务经办能力。五是加强流程公开。通过网络、显示屏、告示牌及编印的《服务指南》,全面落实“四公开”(办事程序公开、依据公开、时限公开、结果公开),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高效服务。